原标题:
她让苗族竹编 焕发了新生
——记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竹编书画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贾茜萍
贾茜萍在编织竹编工艺品。
十多年来,她始终坚持投身于竹编工艺事业,成立了华融竹编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并手把手地向合作社成员传授竹编手工技艺,致力于带动竹编手工艺人依靠双手编织出幸福生活。她就是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竹编书画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政协委员——贾茜萍。
2009年,贾茜萍去四川学习,看到那里的平面竹编后感触颇深,她决心将融水的苗族文化和苗族人的日常生活也用竹子编织的方式呈现出来。2010年,她回到融水成立了华融竹编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组织合作社成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高编织技艺,同时招收学员倾力传授竹编技艺,全心投入到竹编制作以及竹编制作技艺的继承和弘扬工作中。
贾茜萍的徒弟罗满龙说:“我跟着师傅已经学了十几年,这十几年来,她用心教我,我很感谢她。”
多年来,贾茜萍带领合作社成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所编织的竹编工艺品在柳州市、自治区乃至全国获得各类奖项达50余次。2016年,苗族竹编书画制作技艺项目被列为广西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17年,贾茜萍被授予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称号。其间,她的平面艺术竹编画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荣获金奖5个,银奖、铜奖各1个。她本人还荣获“柳州十佳工匠”“最美柳州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24年获评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
从事竹编的时间越长,贾茜萍就越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在与竹编手工艺者们的日常交谈中,她发现类似于竹编的传统工艺发展较慢,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传统工艺没有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没有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贾茜萍说:“让竹编工艺在得到传承的同时能够养活手工艺人,一直是我的初衷和目标,而竹编工艺面临失传,作为政协委员,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把竹编工艺传承和保护下去,并且通过竹编产品让竹编工手艺人更有信心坚持下去。”
于是,贾茜萍又开始致力于探索全新的非遗传承方式,她认为,非遗不应只是单一的元素,而是应该站到现代生活的舞台上,融入现代生活的各个用品之中。如今,在贾茜萍的工作室里,已经创作出无数精美的竹编挂饰、杯套、包包等手工竹编制品,以及一幅幅充满苗族元素、记录苗族人民生活的平面竹编,充分把传统的竹编工艺与现代用品融为一体,赋予了传统竹编新的生命力,走上现代生活的舞台。
“接下来,我还想逐步扩大竹编规模,积极开展培训,还要建设竹编体验中心,通过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的模式,努力扩大竹编受众面和知晓度,让受众切身体会到苗族竹编产品的独特魅力。”对于未来,贾茜萍心中已有打算。(通讯员 荣珍珏 张程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