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南宁市南湖小学一年一度的“创新杯”教研组专题研究成果展评活动历时两个多月,于12月底圆满结束。该活动多年来已成为学校两校区联动的特色活动,充分展示了南湖小学作为自治区校本研修示范校校本研修的丰硕成果。参与人员除南湖小学两校区所有学科教师外,还与张永红特级教师工作室活动、区域教研活动紧密结合,吸引了各级兄弟学校的相关领导、老师们前来观摩学习。
本次活动以“破课程实施瓶颈 展创新研究成果”为主题,坚持素养导向,以“学科项目式学习”“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等课程实施研究为抓手,开展当前课程实施瓶颈的突破研究,以创新研究成果展评形式,提升教师课程育人意识,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强化学科融合理念。
南宁市南湖小学两校区全学科教师形成16个指导团队,围绕学校主题在全校学生中开展项目式设计与实践研究,课程内容涵盖民族文化、邕城之美、植物探秘、校服设计、爱牙护牙、茶饮文化等主题,两校区科研室共同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展评活动。
学科项目式学习
两校区心理学科教师以“生命教育视角下的校园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视角,聚焦生命教育,开展校园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并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实践后的成长。
桃源校区五年级数学教师重视构建数学平台,围绕“遇见‘可能性’,乐享数学魅力”的主题,引领学生以“做数学”“—再创造”的思路,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从而感悟统计的价值,形成数据意识,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
桃源校区体育组教师以“我的场地我做主,小场地体能运动设计”为课程主题,以实地测量、绘制动作图示、说明操作规则等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体能活动设计知识,并发挥团队力量提升体能训练的意识。
海茵校区英语组教师以“英启智趣,我的学具创享之旅”为主题,在三年级第二单元“my school things”展开学习探究,提出“要如何给大家介绍我设计的文具”等真实的驱动性问题,通过设计创意学具、创编情景剧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英语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实践性、艺术性。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是一场跨越边界的探索之旅,桃源校区的跨学科项目团队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跨越学科边界,引领学生开启综合运用与创新之旅;海茵校区跨学科项目团队则以“寻绿城之美 品邕州之韵” 为大主题,引导学生做“邕城主人”,深入感受邕城之美,融合各学科知识与技能去认识家乡、品味家乡、描绘家乡。
桃源篇:聚焦身边事,解锁学习新维度
桃源校区一年级组教师以“一年级时光印记:‘齿’间智慧·多学科交融换牙探索”为主题,通过换牙这一与学生自身紧密相关的主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生理、艺术创作、英语学唱等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牙齿健康知识,培养爱护身体的意识。
桃源校区二年级组教师以“奇趣三角梅”为例开展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题性学习实践探究,策划了“走进三角梅世界”“展示三角梅的样子”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在三角梅的世界中,探索植物生长之美,解读了植物的生命密码。
桃源校区三年级组教师以“由‘染’而生,妙‘布’可言:非遗扎染文创作品点亮生活”为主题,指导学生深入研究扎染的历史、技法及文化价值,体验从选材、设计图案到染色的亲身实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会传承和发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技艺。
桃源校区四年级组教师发起了“我的校服我设计”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设计校服,充分挖掘学生各项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意识,增强对校服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桃源校区五年级教师以“做民间故事传承人”的名义,发起了一场特别的“语文 ”学科项目式学习,旨在让这些古老的故事在学生的心中重新焕发光彩,传承民间故事文化。
桃源校区六年级组教师以“细品老友文化韵味 自信展现南宁魅力”为题实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以“老友文化是什么”驱动学生开展探究,设计了“我是调查员”“我是交流者”等五个主要活动任务板块,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自信展示南宁的魅力。
海茵篇:寻绿城之美,品邕州之韵
海茵校区一年级组教师根据学生兴趣点,确立“我和植物交朋友”的主题,深入贯彻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理念,以“怎样了解你身边的植物朋友”为核心问题开展学生实践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观察、思考、动手、协同、沟通、创新等能力,感受绿城之美。
海茵校区二年级组教师在“植物的奇妙之旅”实践活动课程上,延续开展了主题为“我为植物代言”跨学科项目式学习,项目以“你能否为自己喜欢的植物代言,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问题展开,进一步探究植物世界的秘密,在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深入感悟绿城植物的多样性。
海茵校区三年级组的教师带领孩子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对民族文化的坚守,以“舞动壮乡霓裳 传承民族文化”为主题,实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深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探索广西民俗文化,以提高学生对邕城壮族文化的认同感,争做民俗文化小小传承人。
海茵校区四年级组教师以“草本茶饮,‘邕’抱健康”为主题开展中医文化探索,结合本土茶饮特点,让学生深入学习中医药智慧与现代奶茶文化的创新结合,充分体现了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海茵校区五年级组教师以“下一站研学,我们要去哪”的真实问题出发,组织学生开展“做邕城研学推介官”的主题项目式学习,该项目注重融合语文、数学、信息科技、美术等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设计景点图、搭建研学景点模型等动手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家乡的多元魅力,推介家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和宣传家乡文化的责任感。
海茵校区六年级组教师以“我是邕城小导游”的主题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地探寻南宁这座熟悉又美丽的城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绘制南宁一日游览线路图,增进了学生对邕城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
每一场展评活动,张永红书记都进行了精准且富有洞见的点评,充分肯定和赞扬南湖教师勇于改革、迎难而上的教研精神,悉心勉励全体教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研”途花开,馨香满怀。本次“创新杯”教研组主题教研成果展评活动,展现了跨学科教学在知识融合、素养培育上的独特魅力,大力推动了学校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的项目式课程发展,开启了南湖品质教育的新篇章!(南宁市南湖小学两校区科研室 摄影:南宁市南湖小学两校区摄影团队)